中国迫切需要外国投资。原因显而易见。1980 年,中国的人均 GDP 与印度持平,而现在中国的人均 GDP 是印度的两倍多。这种惊人的经济繁荣是中国生产量飞速增长的结果,而这种飞速增长是中国出口导向的结果。中国在世界生产中的份额从 1980 年占世界 GDP 的 2.5% 左右上升到 2018 年的 15%,而且还将继续增长。增加中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财富的动机太强烈了,任何人都无法忽视。
尽管如此,过去几年来,对抗中国的行为得到了欧盟的政治支持,甚至得到了美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电子邮件列表 两党的支持。中国违法行为既包括经济动机,如侵犯知识产权、影响国内就业、违反一系列世贸组织规则,也包括人道主义关切,如劳工权利、对待维吾尔族人、强迫异见人士进行器官摘取计划,以及未能履行对香港的承诺。
过去几年,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动摇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在外交上,中国威胁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并制定了入侵台湾的计划。此外,中国收紧了货币流动,以支撑经济并深化控制,这意味着外国对华投资的流动性将下降——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
尽管如此,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仍将继续与中国进行贸易。对美国、欧盟和其他决策者施加影响的外国公司名单很长,例如苹果公司试图淡化一项将在供应链中执行反奴隶制措施的美国拟议法律。
世界将继续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最重要指标是拜登的当选。新总统受到中国的欢迎,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拜登有记录支持基辛格对中国的软弱立场,他的指定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有记录继续支持中国崛起,因为(用他的话说)“……一个繁荣的中国对欧洲有利,对美国有利,对亚洲也有利……”。
尽管所有迹象都表明,下一届总统政府将试图“重启”中美关系,但并非所有事情都会恢复正常,而且不会立即发生。拜登关于可持续公共卫生供应链的行政命令表明,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政府感到有义务保留一些美国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