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舒尔茨带来的宝贵颠覆可以概括如下

Posted: Sun Mar 02, 2025 6:49 am
by pappu6329
托马斯·舒尔茨的研究恰如其分地表明,国际法学者现在应该不再被理论所吓倒,而应该自信地、毫无羞耻地使用理论和法理工具。因此,我在这里提到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博学多识和对国际仲裁知识现状的明智贡献,而是因为这本书对法理辩论的处理是为了对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对理论和自我反思持谨慎态度的领域进行自我反思。诚然,从实质上讲,这本书可能在处理一个略显夸张的现象,即将(国际)法简化为国家法。就我而言,我一直认为这种关联是自称国际法改革派的人的权宜之计。然而,这不是我想在这里讨论的重点。在我看来,舒尔茨的书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尝试,它颠覆了一门学科、它的参与模式以及它分配和组织辩论空间和专业领域的方式。

首先,舒尔茨将理论工具引入了国际争端解决学术领域,而国际争端解决学术领域传统上以实用主义、厌恶理论和法官崇拜为特征。作者非常清楚他的革命野心,值得在此引用他的话:

国际仲裁,以及更普遍意义上的国际争端解决,通常 白俄罗斯 WhatsApp 号码数据库 被视为一个技术领域,是一个全是程序技术性和黑体法律复杂性的主题。这种现象必须停止。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社会责任,躲在法律的机制中。争端解决本质上绝不是一个枯燥、技术、机械的领域(第 6 页)。

其次,托马斯·舒尔茨的作品具有颠覆性,不仅在国际争端解决领域,而且在法律理论家本身方面也是如此。事实上,他试图将理论庸俗化——这是他这样的地位的人可以做到的——并让更广泛的受众能够理解。这是一项艰巨但非常值得称赞的任务。法律理论太重要了,不能让大众无法理解。法律理论不能成为一小群人特权的思想工具,他们相互引用,以排除他人并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最有趣的是,舒尔茨使用法理学,但并没有把他的书变成法理学著作。这意味着他巧妙地没有去探索法律的本质及其属性,而是为了自我反思而诉诸法理学。如果法理学在国际法律思想中的运用有未来的话,它必定会沿着舒尔茨在其关于国际仲裁中的无国籍问题的书中开辟的道路前进。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这些文字表达了对舒尔茨尝试的颠覆性项目的热情,但这种大胆行为必然会遇到障碍。舒尔茨的同事对任何不切实际或不是法官提出的事物的厌恶不容小觑,就像理论家为挽救其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防御策略一样。然而,在学术界,成功可能不如尝试重要。归根结底,成功的机会是存在的,人们只能欢迎颠覆性实践,其形成价值永远不应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