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进化成果便是:142家上了

Discover tools, trends, and innovations in eu data.
Post Reply
rifat28dddd
Posts: 706
Joined: Fri Dec 27, 2024 12:29 pm

最新的进化成果便是:142家上了

Post by rifat28dddd »

廖森林谈到,他自己并非动画制作科班出身,是生物专业毕业后转行的,驻场可可豆的特效师大部分也都是“说得少、做得好”的理工男,与从医学院跨界而来的饺子导演“很对味”。“业内优秀的特效师有不少‘理工科学霸’,因为又对美学、对动画感兴趣,便自学入行。”

谈到《哪吒2》的制作之所以难,廖森林解释,原因之一是很多视效的表现需要从零开始研发。“顶级的特效制作需要研发和审美的结合,既要有编程的能力、又要能把握美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创造新的视觉效果,没有先例可循。”

于行业而言,一次又一次的大制作、集中驻场,就是“拉练”的过程。过去十年间,国内行业特效团队、动画制作团队与优秀的作品之间,开启了正循环进化。

片尾字幕的动画公司,仅4家来自海外。

从孙路的经验来看,到现在,无论是顶级游戏中的特效制作还是 印度尼西亚 whatsapp 号码列表 影视大片里的特效环节,都会越来越发现“外来的和尚并不那么能念经”。“国内的特效团队遇到好项目都倾尽全力,不怕一遍一遍地改。但你这个项目拿给海外团队可能就只是一个项目而已,他们很贵,而且不会特别看重。”

最关键是文化差异。李白、金箍棒⋯⋯这些对中国特效师一说就懂的意向与内涵,给海外制作团队还得解释半天。

饺子的“对照组”,热爱、死磕又九死一生
“我要深深感谢田晓鹏导演,如果没有‘大圣’(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不会有‘哪吒’。以前国产动画的生存王道是把制作成本压缩在政府补贴之下,所以创作者会一股脑儿地挖空心思降低成本。但《大圣归来》给我当头一棒:只要和观众‘以真心换真心’,观众是愿意看好作品的,甚至会更加宽容。这也坚定了我的信心。”五年前,《哪吒1》上映之际,饺子曾自述《大圣归来》对他的影响。

到《哪吒2》,得益于田晓鹏及其团队开源了自主研发七年的粒子水墨技术,“魔童闹海”的那个“海”才能呈现出如此震撼的视觉效果。从“作者中心”到“技术共享”,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土拨鼠造型是由同在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团队贡献,化龙造型由出品过《白蛇》《青蛇》的追光动画团队打造⋯⋯

对于可可豆的成功,参与制作《哪吒1》《哪吒2》并与可可豆一街之隔的千鸟文化CEO孙路没有羡慕,只有开心,“这是中国动画人共同的初心与使命。再说了,大家谁还不是黑马了?你牛,下次我做个更牛的出来”。
Post Reply